關注凱敦電子 做您身邊的健康守護者

【轉載】基于現代文獻的灸法在蕁麻疹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返回列表 來源: 發(fā)布日期: 2019.06.20

(摘自 中醫(yī)文獻雜志2017 年第 6 期,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基于現代文獻的灸法在蕁麻疹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上海市嘉定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上海,201800) 王英杰 柴維漢△彭 武宗琴 羅瑞靜 1

摘要: 2012 2016 年期間有關灸法治療蕁麻疹的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檢索,對蕁麻疹病證特點、施灸方法、選穴規(guī)律進行統(tǒng)計、歸納,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共納入文獻 22 篇,其中灸法所治療的蕁麻疹類型有: 西醫(yī)類型 4個,主要為慢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等; 中醫(yī)證型 6 個,主要為風寒證、氣血不足證、血虛風燥證等。涉及施灸方法6 : 艾條灸、 熱敏灸、溫針灸、雷火灸、隔姜灸及天灸。涉及腧穴 20 個,使用頻率最高的 3 個穴位分別是神闕、足三里、血海。

關鍵詞: 蕁麻疹 灸法 臨床應用 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 R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4737( 2017) 06-0022-04


3-1

蕁麻疹又名癮疹,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之 一,約 15% 20% 的人一生當中至少發(fā)作過一次蕁麻疹[1]。本病伴隨的劇烈瘙癢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西醫(yī)治療蕁麻疹的主要干預措施是選擇抗組胺類藥物,但多存在副作用明顯、療效不理想、停藥較易復發(fā)等諸多問題。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中的灸法被常用于蕁麻疹的治療,但尚缺少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系統(tǒng)整理和評價。筆者對近 5 年來采用灸法治療蕁麻疹的文獻進行整理,對施灸方法、選穴規(guī)律、蕁麻疹病證特點、存在的問題進行統(tǒng)計、歸納和分析,以期提高中醫(yī)特色療法在蕁麻疹中的臨床療效,為灸法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1. 資料來源與檢索方法

采用計算機檢索,檢索來源為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 CBM2012 2016 ) 、維普數據庫( VIP,2012 2016 ) 和萬方數字化期刊群( WF2012 2016 ) ,中國知網( CNKI,2012 2016 ) ,其中中國知網包括中國期刊文獻數據庫、碩博學位論文數據庫、重要會議全文數據庫。以“灸”、“蕁麻疹”、“癮疹”為主題詞和關鍵詞進行檢索。

2. 納入標準

①有明確的蕁麻疹診斷標準; ②干預措施中包含灸法; ③有明確的療效判斷標準。

3. 排除標準

①綜述性及專家評述性文獻; ②干預措施中不包含灸法; ③研究對象為蕁麻疹伴隨其他疾病者;④重復檢出或重復發(fā)表的文獻。

4. 統(tǒng)計方法

建立 Excel 表格,記錄納入文獻中的施灸方法、選擇穴位、蕁麻疹類型或證型分布情況,采用頻數統(tǒng)計的方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

檢索結果

按照上述檢索方法共得到相關文獻 74 篇,經閱讀全文,共納入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 22 篇,其中期刊論文 18 篇,碩士論文 3 篇,博士論文 1 篇。

1. 蕁麻疹的類型及證型分布情況

包含蕁麻疹西醫(yī)類型 4 個,中醫(yī)證型 6 個,其分布情況排列如下( 見表 1)

3-2

2. 施灸方法分布情況

采用的施灸方法 6 種,其使用分布排列如下( 見表 2) 。

3-3

3. 腧穴使用分布情況

共收集到腧穴 20 個,其使用分布情況排列如下( 見表 3) 。

3-4

分析與討論

通過檢索及篩選,共納入文獻 22 篇,灸法所治療的蕁麻疹類型包含西醫(yī)類型 4 : 慢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及急性蕁麻疹,中醫(yī)證型 6 : 風寒證、氣血不足證、血虛風燥證、肺脾氣虛證、陽虛夾痰證及陽虛里寒證等。施灸方法有6 : 艾條灸、熱敏灸、溫針灸、雷火灸、隔姜灸及天灸。涉及腧穴有神闕穴、足三里穴、血海穴、背俞穴、風門、風市、曲池等 20 個。

灸法治療的蕁麻疹類型主要為慢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蕁麻疹屬中醫(yī)“癮疹”、“分疹”范疇,《諸病源候論》記載“邪氣客于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為風瘙癮疹”。中醫(yī)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慢性者多為虛證、寒證,治療應扶正祛邪。艾條灸、熱敏灸、溫針灸、雷火灸等只是灸材、灸法、選擇穴位上有所不同,其作用機理和發(fā)揮的功效均遵循中醫(yī)針灸學的相關理論。歸納起來有扶正祛邪、調和氣血、調達氣機、調和陰陽、祛風止癢、疏風固表、祛寒逐濕、溫經散寒、溫通經絡、益氣回陽等。

在穴位的選擇上,神闕穴的使用率最高?!峨y經》指出,神闕穴為“臍下腎間動氣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故神闕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會海。艾灸該穴位,可激發(fā)經氣,溫陽通絡,達到疏通經絡、通達臟腑、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節(jié)氣機等功效。足三里為足陽明經合穴,是傳統(tǒng)的強壯要穴,具有補益脾胃、和腸化滯、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病久體虛易致瘀,血海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為治血證的要穴,多用于蕁麻疹等瘙癢性皮膚病的治療,切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具有調理相應臟腑病變的功用。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肺主皮毛”,皮膚病常取其散風止癢,調和氣血的作用。風門、風市、鳩尾為治風邪之要穴,可祛風止癢,主治風疹瘙癢。由此看出,在治療蕁麻疹的選穴位原則,以扶正固本、調和氣血、調整陰陽為主。綜上,在施灸方法和穴位選擇上均契合中醫(yī)對蕁麻疹病因病機的認識,辨證施治,整體調理,故能夠達到治療目的。灸法的現代實驗研究提示, 艾灸能夠調整臟腑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

從文獻質量來看,未檢索到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文獻,使用隨機方法的病例對照研究 17篇[2-18],經驗介紹 3 篇[19-21],病例報告 2 篇[22-23],按照經典的循證醫(yī)學五級標準,缺少高質量級別證據。實驗設計方面,大多數為灸法聯合西藥或中醫(yī)其他療法的綜合治療方案,單獨應用灸法評價其療效的研究僅 1 項[18],不同灸法之間比較的臨床證據未檢索到。研究內容主要為臨床療效觀察類研究,設有實驗室客觀指標的研究僅 1 項[17]。未檢索到研究灸法治療蕁麻疹作用機制方面的文獻。

綜合本研究的文獻數據,我們認為灸法治療慢性蕁麻疹是有效的,但在研究方案的設計、研究的深度方面仍有待提升,灸法治療蕁麻疹的優(yōu)勢所在尚需要更高質量的證據來驗證。

參考文獻

1] 張建中. 中外皮膚病診療指南———專家解讀[M]. 北京 : 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 29

2] 李天航. 溫針灸結合走罐法治療寒冷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 4) : 27-28

3] 蘇文. 針灸結合刺絡放血治療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D]. 北京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

4] 梁雪松. 刺絡拔罐配合雷火灸治療慢性寒冷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yī), 2015,33( 2) : 163-165

5] 彭美芳,吳華,楊為兵,等. 天灸配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31 例[J].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5,31( 3) : 98-99

6] 邱日英. 溫針灸結合梅花針治療風寒束表型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D]. 廣州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

7] 鄒國明. 消蕁湯配合熱敏灸治療血虛風燥型蕁麻疹 50 例[J].江西中醫(yī)藥,2014,45( 374) : 48-49

8] 戴安琪. 溫針灸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D].廣州: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9] 路瑤,姜忠磊. 溫針灸結合走罐法治療寒冷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 2014,30( 2) : 14-15

10] 侯慧先,楊曉鷗,孫蓉,等. 中藥聯合艾灸治療慢性蕁麻疹 (氣血兩虛型) 的臨床觀察[J]. 中醫(yī)藥學報, 201442 ( 6) :112-113

11] 張海軍. 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 氣血不足型) 的臨床觀察[D]. 長沙: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4

12] 林中方,何斌. 腧穴熱敏化艾灸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46( 7) : 1-3

13] 賈爽杰,趙輝,蓋艷紅. 神闕穴灸罐并用治療急性蕁麻疹 66例[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4,23( 9) : 136-136

14] 任凱芳,李鐵男,陳家惠,等. 蕁麻疹 2 號湯與雷火灸聯合咪唑斯汀治療原發(fā)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3,40( 5) : 951-952

15] 徐維春,諶莉媚,徐維鋒. 加味玉屏風散配合熱敏灸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3,22( 8) : 69

16] 于希軍,王秀艷. 磁圓梅針加懸灸治療寒冷性蕁麻疹臨床觀察[ J].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3,22( 9) : 1613-1614

17] 邱桂榮,李軻,王軍雄. 熱敏點灸療配合鹽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及對 ECP 的影響[J]. 光明中醫(yī), 201429( 2) : 318-319

18] 王英杰,柴維漢,王海瑞,等. 雷火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J]. 上海針灸雜志, 2012,31( 2) : 107-109

19] 劉金艷,張英英,徐萌,等. 從絡論治蕁麻疹體會[ J]. 中醫(yī)雜志, 2014,55( 6) : 520-522

20] 林琳,李獻平. 李獻平教授使用溫陽法治療皮膚病經驗[J].中醫(yī)藥導報,201420( 5) : 48-52

21] 侯慧敏,李喬. 針灸罐藥綜合治療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 1 例[J]. 中醫(yī)外治雜志, 201221( 1) : 25

22] 徐菲鵬,陳澤林. 針刺配合放血與灸法治療蕁麻疹療效的思考[ J]. 光明中醫(yī), 2015,30( 2) : 332-333

23] 蘇鑫童,劉琪,張維. 重灸鳩尾穴為主治療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案[ J]. 上海針灸雜志, 2014,33( 4) : 286

( 收稿日期: 2016-04-25)

* 基金項目: 上海市嘉定區(qū)衛(wèi)生系統(tǒng)科研項目( 2013-ZY-04) ; 上海市中醫(yī)臨床重點扶持項目( ZY3-JSFC-1-1005) ; 上海市嘉定區(qū)第一批中醫(y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ZYZDZK-2) ; 上海市杏林新星培養(yǎng)項目( ZY3-RCPY-2-2062)

1 作者單位: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上海,200437)

△通訊作者,E-mail: chaiweihan@ 163 com

咨詢熱線

400-856-0586